欢迎访问方城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河南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所在位置:首页 > 发展规划

河南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时间:2017-03-22 15:26:06 作者: 来源: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河南省2017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豫政 〔2017〕6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7年,我们党将召开十九大,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地、各部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完成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计划,由省发展改革委另行下达。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17年2月27日

  河南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较好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1%,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经济总量跨上4万亿新台阶;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1.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9.3%,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新建高标准粮田755万亩,全年粮食产量594.66亿公斤、处于历史第二高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8.5%、比上年提高1.65个百分点。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顺利完成,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传统产业特别是能源原材料产业占比较大,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不强,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转型发展任务艰巨;民间投资活力不够,工业投资增长乏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困难增大,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脱贫攻坚任务重,大气污染治理难度大、人民群众获得感不强,公共服务领域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这些都需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又是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各地、各部门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各项部署,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突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突出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着力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创新,着力加快国家战略规划实施和战略平台建设,着力做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平衡,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在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新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进出口总值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7.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国家下达任务。保持“三个同步”,即城乡居民收入与生产总值同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质量效益同步改善,社会事业进步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实现“三个高于”,即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的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快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使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步伐更加稳健、更加坚实。

  三、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着力稳定经济增长。加强政策的预研储备和统筹协调,综合施策,因势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加力扩大有效投资。实施“5818”扩大有效投资行动。加快推进“十三五”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完善分类推进机制,推动条件成熟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实行重点项目双月调度会制度,完善重点项目领导分包制度,确保省重点项目按节点有序推进。加强项目储备,完善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增强投资后续支撑能力。落实鼓励支持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解决政策环境不优、发展预期不稳、投资意愿不强等问题。健全基础设施领域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运作机制,筛选并向社会资本推介一批有较好现金流、有稳定回报预期的项目。

  推动消费加快升级。全面落实国家和我省出台的促进消费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持续开展十大扩消费行动。积极培育服务领域特别是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新兴消费,促进消费形式、内容不断升级。推动吃住行、游购娱等传统消费扩大升级,促进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有效转换。强化现代流通体系、冷链物流、停车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不断改善消费环境。

  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支持加工贸易承接转移示范地和重点承接地建设。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文化艺术、教育、中医药等领域服务出口。发展外贸新业态,加快培育一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探索发展市场采购贸易。积极扩大大型装备、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先进技术进口。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制定实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落实产业发展政策,实施“百千万”助力企业计划,构建企业服务长效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深化政银企合作,支持企业扩大直接融资。创新土地供应机制,优先保障制造业发展用地。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和职教攻坚工程,强化人力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发展活力。深入实施标准引领、质量认证、品牌带动三大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建设质量强省。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

  切实防范化解风险。积极防控金融市场风险,严厉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防控企业经营风险,引导企业强化风险意识,加强财务管控,优化债务结构,降低企业杠杆率。防控地方债务风险,推动政府融资机制规范化、透明化和法制化。

  (二)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巩固拓展既有成果,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去降补”重点任务取得更大进展。

  深入推进去产能。重点推动煤炭行业去产能,合理安排产能退出时序和进度,全年有序退出煤炭产能2000万吨。把处置特困企业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牛鼻子”,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严禁煤炭、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坚决查处违规违法项目,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

  积极推动去库存。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抓紧研究建立符合省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以商品房库存总量大、去化周期长的三四线城市和县城为重点,把去库存与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与棚户区改造结合起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强住房消费吸引力。严格控制库存较多城市同类商品房供地,合理增加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土地供应。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

  稳妥有序去杠杆。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去杠杆的关键任务,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加强企业自身杠杆约束,降低企业杠杆率。从“三煤一钢”和高杠杆行业龙头企业入手,力争在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方面取得突破。

  加大力度降成本。落实国家和我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在减税、降费、降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清理规范中介服务,降低中介评估费用,继续开展涉企乱收费专项整治,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推进电力等领域体制改革,利用市场化手段降低企业用能成本。

  全面发力补短板。制定我省补短板实施方案,结合实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在脱贫攻坚、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建设、基础设施薄弱环节、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实施一批补短板项目。

  (三)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好发展转型攻坚战,统筹实施六大行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促进产业融合,向结构要市场、向结构要动力、向结构要效益。

  实施先进制造业扩优拓新行动。围绕壮大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调高技术水平、调强制造能力、调优产业结构、调长产业链条,拓展开发升级换代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大力推进精品制造、品牌制造。推进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实施1800个左右工业结构升级项目。以降本增效、延链补链、绿色循环为主攻方向,加快冶金、建材、化工、轻纺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提质行动。突出需求导向、融合发展,着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五大主导产业,引领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推动物流枢纽和节点加快建设,建成一批智慧物流园区和专业服务平台。提升金融业发展水平,推动地方金融机构上市,持续实施“引金入豫”工程。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建成一批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重点工程和项目。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智慧旅游,打造精品景区和线路,壮大现代演艺、动漫游戏等产业规模,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健全多层次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医养结合试点,新建一批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园区和大健康产业基地。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培育一批服务业强县强区和服务业双百领军企业。

  实施种养业结构优化调整行动。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确保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800万亩、优质花生面积达到2000万亩,推动优质奶牛、优质肉牛养殖量明显增加。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进一步巩固粮食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和都市生态农业,创新完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科技服务体系、金融保险体系和产品流通体系,促进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

  实施网络经济引领发展行动。全面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规划建设一批大数据产业园区。以“互联网+协同制造”为重点,加快推进一批“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培育一批特色市场主体和平台型服务企业。积极推进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推动向全省符合条件的区域覆盖拓展。加快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省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实施新兴产业集群培育行动。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方向,制定加快培育发展“10+8”新兴产业集群实施意见,分领域制定专项方案,建立新兴产业集群项目库,滚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一批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实施产业发展载体建设提升行动。加强产业集聚区分类指导,科学处置、积极盘活闲置资产,按照品牌企业共生、总装和零部件集聚、制造和服务业融合等集群培育路径,着力提升市域千亿级产业集群和县域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质量。加快构建全省服务业载体体系,推动服务业“两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业态模式创新,开展服务业专业园区规划建设。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二次创业。

  (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人才和平台,加快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生态体系。

  加快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完善示范区建设政策支持体系,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优化空间和功能布局,扩展示范区联动空间,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研发机构,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

  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布局建设一批区域“双创”基地、高校科研院所“双创”基地和企业“双创”基地,积极争取国家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新建20家“双创”综合体、200个以上“双创”支撑平台。建设一批“互联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培育创新创业第三方服务企业,开展“科技贷”等科技金融服务业务,加快建立面向人人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和支撑体系。

  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和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支持100家创新型龙头企业,培育200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持续实施大中型企业省级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加快中科院工业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建设,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强化科技开放合作,加快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运行,培育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技术转移机构。制定出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实施意见,推动洛阳创建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加快创新人才集聚。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积极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及团队、行业专家、管理团队、创业导师队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一批高素质技能人才。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制度,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吸引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创业者集聚。

  (五)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中原城市群为主平台,抓好城镇体系上下两头,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引领带动大都市区建设,以中小城市和县城为重点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加强统筹协调,优化政策组合,推动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实现城镇人口超农村人口的历史性转变。

  加快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升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对外开放门户功能,聚集高端产业,全面提升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打造引领中部崛起、服务国家战略、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家战略平台。加快郑州大都市区建设,深入推进郑汴一体化,促进郑州与新乡、焦作、许昌融合对接,推进郑开创新创业走廊、沿黄生态文化旅游带和开(封)港(区)、许(昌)港(区)、郑(州)新(乡)、郑(州)焦(作)、荥(阳)巩(义)等重点产业带规划建设。巩固提升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在交通枢纽建设、产业创新发展、开放平台建设、城市功能完善等领域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动与三门峡、济源等市联动发展。以交通互联为突破口,推进城镇协同发展区建设,支持省际交界城市提升跨区域竞争力和吸引力,加快构建多极支撑带动全面发展的局面。建立健全中原城市群联动发展机制,实施重大设施统一规划、重大项目协调布局、重大改革统筹推进。

  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以中小城市、县城为重点,启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提高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环境、提升城乡治理能力。继续实施中心城市畅通工程,加快推进郑州、洛阳轨道交通建设。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作,加快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建设。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双落地,初步建立以居住证制度为载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持续实施“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协同推进财政、土地、投融资、社保等领域综合配套改革,争取全年新增农村转移人口160万人以上。深入推进国家和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加快济源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试验。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服务功能提升、产业发展提速、生态建设提质、管理体制提效,加快布局建设科技新城、特色小镇、众创空间、服务业专业园区等新经济载体。全面启动洛阳、开封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继续实施重点镇建设示范工程,支持68个重点镇加快发展,推动其他有条件的小城镇培育形成商贸物流、休闲旅游、民俗文化传承等特色小城镇。积极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六)强化基础支撑能力建设。坚持突出重点、弥补短板、强化弱项,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互融,夯实发展支撑。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米字形高速铁路网为重点,强力推进郑万、郑合、郑太高铁和郑济高铁郑州至濮阳段建设,加快蒙西至华中铁路、商合杭高铁等项目和新郑机场至郑州南站、郑州至开封延长线等城际铁路建设。落实与国家签订的共建郑州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工程合作框架协议,完善郑州大都市区综合交通网络布局。加快通用机场建设。推进高速公路内联外通项目建设,加强省际衔接路段建设,加快普通干线公路、农村公路、运输场站、水运航道和邮政快递项目建设。

  加快能源重大项目建设。突出抓好电网建设,持续完善500千伏省级骨干网架和220千伏市级主干电网,全面完成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机井通电和贫困村通动力电工程。推进煤炭产能置换项目和安全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分类有序推进绿色煤电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新能源,有序发展光伏发电,推进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推进濮阳文23等储气库和一批LNG(液化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建设。

  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出山店水库、前坪水库,完成南水北调中线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加快推进小浪底北岸等四大灌区前期工作,启动张湾水库、罗汉山水库、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区等工程前期工作。加快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步伐。加强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宽带乡村”和城市基础网络完善等工程,推进“全光网河南”升级。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商用部署,推动网络设施共建共享。建设区域互联网交换中心,扩容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带宽并扩大覆盖范围,加快无线局域网建设。

  (七)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聚焦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和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一批基础性关键性改革,确保改有所进、改有所成。

  持续推进国企改革攻坚。继续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开展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完成省属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完善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制度。推进“三煤一钢”改革发展。推进功能类、公益类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方式。

  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全面落实国家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着力营造法治、透明、公平的体制政策环境和社会舆论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强化清单管理,加强部门间放权协同配套,加快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基本建成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持续推进企业登记注册、注销便利化改革。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全面清理各种证明和手续。创新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完善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实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双公示全覆盖。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研究制定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探索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图联审、联合验收等新模式,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和首问负责制改革试点。推动政府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规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管理。充分发挥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个千亿级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全面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推动组建股份制河南电力交易中心,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进一步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范围。推进售电侧改革,支持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以区为单位组建售电公司参与市场交易,加快推进国家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工作。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养结构,增加市场紧缺产品生产。全面完善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措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征收制度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落实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制度,全面开展县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入推进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继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快形成有序就医格局。

  深化价格改革。推进电力、天然气价格改革,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改革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体制,完善资源环境服务价格政策。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加快推进其他领域改革。完成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推进财税、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养老保险、事业单位和盐业等重点领域改革。

  (八)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推动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扩大生态产品供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深入开展环境污染治理攻坚。继续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入推进全民治污、依法治污、科学治污,完成空气质量改善年度目标任务,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蓝天白云。开展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把确保水质达标、治理黑臭水体、保障饮水安全作为攻坚重点,全面落实“河长制”,一河一策、精准治污、水陆统筹,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积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有序搬迁或依法关闭严重污染土壤的企业,加快推进污染土地治理修复。

  深入推进节能降碳。制定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方案,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强化重点行业能效提升。加快碳交易市场建设,积极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静脉产业园,推进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示范县建设。

  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和制度建设。加快天然林保护、生态廊道网络、农田防护林、山区营造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启动明清黄河故道河南段综合整治开发规划,实施一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及沿线生态建设和水质保护项目。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开展生态文明目标考核评价。

  (九)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统筹对内对外开放,完善政策,创新模式,拓宽领域,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加快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统筹推进郑州、开封、洛阳片区建设,开展政府职能转变、贸易转型升级、投资和金融领域开放等方面制度创新。突出内陆地区特色和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完善支持政策和推进举措,探索开展先行先试,力争在多式联运发展等方面率先实现突破。积极复制推广各地自贸区经验,引导各省辖市借势发展。

  提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开放优势。突出枢纽功能提升、高端产业聚集、城市功能完善,实施项目带动,全面提升实验区开放门户功能。加快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现代产业基地建设,力争智能手机产量达到3亿部,在生物医药、精密制造、电子商务、航空维修等领域实现新突破。持续推进郑州机场二期配套工程建设,开辟航线、加密航班,确保客货运保持两位数增长。推进国际货物转运中心、电商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中部设计中心等项目建设,建成园博园,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和承载能力。

  持续推进开放招商。在法定权限范围内研究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创新招商方式,推行股权招商、并购招商等“资本+产业”招商新模式,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定向招商,以市场换投资、换技术、换产业、换发展。组织好第十一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大招商活动,持续提升影响力。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准入限制,推进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提升开放招商质量和效益。积极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开放合作。

  大力发展口岸经济。推动已建成运行的汽车、肉类、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邮政等口岸扩大业务规模,促进粮食口岸建成并规模化运营,积极申建药品、进境植物种苗、进口木材、进口铜精矿等功能性口岸,着力构建“11+1”功能性口岸体系。发挥口岸集疏功能,促进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集聚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省辖市申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功能性口岸。深化“三互”(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大通关改革,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升级版,打造“智慧口岸”。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完善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储备库,重点面向中亚、中东欧等地区沿线国家,拓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合作,争取在重大项目建设上实现突破。全面实施中欧班列(郑州)“一干三支”铁海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力争全年开行300班以上。深入实施我省国际产能合作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境外经贸合作区和产业园建设。同时,持续深化豫京、豫沪等区域战略合作,继续扎实做好对口援疆工作。

  (十)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力量再办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坚持精确瞄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打好“组合拳”,确保100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再推动1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实施12.4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易地搬迁,持续抓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第二批试点。统筹做好非贫困县、非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工作。

  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完善就业托底保障机制,妥善解决化解过剩产能行业下岗分流职工再就业问题。深入推进国家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落实国家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实施意见,选择部分地方开展政策试点。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落实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加强农村“三留守”(留守儿童、妇女、老人)人员关爱服务。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启动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持续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和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计划,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新建改建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启动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推进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建设;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有条件的高校争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推进示范性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名校开展合作办学。支持新型智库建设。实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加强县级公立医院(含中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机构基础能力和重点专科建设,加快布局建设和引进一批高水平医疗机构,与国内外知名机构合作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强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建设。加快广播电视、文化遗产保护、公共体育、社会福利、残疾人等服务设施建设。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快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治理。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完善信访工作机制,深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做好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强重要节点的安全维稳,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附件:河南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附件

 
    

  注:1.全省生产总值及其三次产业增加值绝对值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新统计方法正在由国家统计局、公安部等部门研究制定,具体数值需国家正式确定后方可填写。

  3.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的缺口,主要靠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

  4.能耗指标中的单位生产总值采用2010年价格。

  5.年末总人口为常住人口。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77—67232713

电子邮箱:fcxfgwbgs@163.com

地址:方城县城关镇凤瑞路266号 豫ICP备13013648号

豫公网安备 41132202010101号

网站标识码    4113220003

关闭